面對離婚,為什么不敢點頭的總是女人?
更新于 2016-10-15 ? | 瀏覽次數(shù) 0
很多女人抱怨,為什么女人總在追,男人總在跑?為什么本是與伴侶親密溫存的時間,男人們卻躲進了公司,踏進了麻將館,甚至爬上了另一個女人的床?
原本似牡丹若玫瑰的女人們遇上婚姻難題總是被折磨得打了蔫兒,諸如老公出軌、無性婚姻、家庭暴力、離異再婚……不管哪一樁都讓人泄氣到極點。再加上一個難搞的婆婆和叛逆的孩子,日復(fù)一日的苦悶生活把原本溫柔似水的女人打磨得十分堅硬,而女人的內(nèi)心卻是被淚水澆成了軟軟的濕棉花,癱坐在墻角,撐不起站立的姿勢了。
為什么面對離婚,不敢點頭的總是女人?
為什么面對裂痕,懶得修補的總是男人?
因為男女來自不同星球。
單從心理層面來看,女性和男性,從嬰兒期開始,就十分不同。
心理學(xué)家在對人類早期性別差異的觀察里發(fā)現(xiàn),女嬰向母親哼哼撒嬌的次數(shù)要明顯多于男嬰,她們更粘人也更不愿意離開母親。女孩需要比男孩更多地接近與自己同性別的的母親,才能有助于發(fā)展出對女性身份的認(rèn)同。同時她們接受著外界對于她們的影響:要乖巧、要聽話、要嫁個好人家。
而男性在終止與母親共生的時期之后,受社會等因素影響,男孩子會更早地去模仿爸爸,為今后成長為一個獨立的男子漢打下基礎(chǔ)。身邊的人都會告訴他,要堅強、要獨立、不要成為“娘娘腔”。成年后的男性也力求在事業(yè)上有所作為,而非簡單囿于家庭這一小方天地中。
道理很簡單,對男人而言,和老婆連體嬰似的親密,無異于是對自己獨立精神的閹割。這時候,怕是也怪不得男人們在嬌妻悍婦面前扮起油鹽不進的唐三藏了。
女人,把懼怕分離寫在了臉上。
而男人,把尋求獨立寫進了心里。
因為男人說,這是“家里的事”。
在以婚姻為主訴的咨詢中,大部分女性會使出渾身解術(shù)卻回天乏力。似乎暗含著一種潛臺詞:我要留住這個男人,我要抓住這場婚姻。而男人們經(jīng)常以“行行行,我錯了還不行嗎”“你想怎么樣”“有必要嗎”掛在嘴邊,讓試圖與自己溝通的妻子立刻氣炸。
所謂“家丑不可外揚”,家里的事料理不清楚,會挫敗一個男人身為一家之長的自信心,也會讓別人懷疑他在事業(yè)上的能力。所以比起與妻子吵架,乃至通過他人的調(diào)解,男人們更愿意將矛盾和危機隱藏起來,偽裝出“表面上的和平”。殊不知,一個接一個矛盾才是讓婚姻破裂的禍根。
因為離婚后,女人更難熬。
離婚之后,多數(shù)的女人會沉浸在自怨自艾中無法自拔,有的人會幸運地得到家人的關(guān)愛和安撫,而有一部分女人卻要背著“年齡增長”“青春不再”“帶著孩子”“工作收入不如男性”的重擔(dān)無法抬頭。
在這樣的話語壓力下,女性對自身也會產(chǎn)生懷疑,甚至不再對尋找新的幸福充滿信心。所以,與其浸入離婚的河里浮浮沉沉,費力找尋新的河岸,多數(shù)女人更偏向于在原來的岸邊生活,即使現(xiàn)在的岸上早已土地干枯、寸草不生。
其實,即使結(jié)為夫妻,也不等于誰屬于誰,誰離不開誰。
王爾德有一句精妙的言論:“離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是結(jié)婚。”是誰制造了不幸的婚姻?是我們自己的某些錯誤選擇。如果我們把婚姻當(dāng)做一場戰(zhàn)爭,它就真的會變成一場戰(zhàn)爭。
知夫之妻為智,自知之妻為明。
男人和女人天性如此不同,選擇應(yīng)對婚姻問題的態(tài)度也是天差地別。如果依舊懷有攜手終老的勇氣,就堅持下去,與愛人共同做出改變;如果心如死灰,看不到與對方的未來在哪里,何不勇敢地點一下頭,還給自己一片海闊天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