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善狗煥現(xiàn)實be:為什么戀愛越久越不容易結婚?
更新于 2023-11-26 ? | 瀏覽次數(shù) 0
七年之癢”一般是指人們愛情或婚姻生活到了第七年可能會因生活的平淡規(guī)律,而感到無聊乏味,到達倦怠期,要經歷一次危機考驗。
11月13日,韓國人氣女演員李惠利與男友柳俊烈官宣正式分手,結束了長達七年的感情。這對因戲結緣的明星情侶,在2015年共同出演了經典韓劇《請回答1988》。劇中兩人分別扮演了成德善和金正煥,深得粉絲喜愛。
顯然,德善和狗煥在現(xiàn)實中并沒有挺過所謂七年之癢的危機。明星家事,外人不便評論??稍诂F(xiàn)實中,戀愛談越久越不容易結婚的怪圈,似乎非常普遍。例如,面對適婚年齡的情侶,親朋好友會說:談個一兩年就結婚吧,談太久了就結不了了。
縱觀身邊愛情長跑的實例,大多在學生時代,即十八九歲開始,共同經歷大學生活、畢業(yè)、工作,待工作穩(wěn)定后,開始談婚論嫁,當愛情長跑終于有了結果時,他們大多也會說,“談的時間太長了,要是不結婚,大概就要分手了”。這句話的潛臺詞大概是,感情已經到了一個平淡期,如果不進入下一階段,似乎可以用分手來結束,以奔赴新的人生。
幾個月戀愛、幾年戀愛 戀愛經歷豐富的朋友常常會說,愛情最美好的就是頭三個月,接下來就是不斷地重復和習慣了。還有些道行頗深的朋友會說,愛是反復愛上同一個人。 在這兩種典型的愛情觀點中,都能感到某種反復與某種心動的痕跡。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相遇了,動心了,無論出于生物本能還是潛意識的精心安排,兩人雙雙淪陷愛河,不能自拔。你儂我儂,雖天大地大,我們的眼中,卻只能裝下彼此。這種感覺,真的是千金不換?,F(xiàn)在回想起這動心的一刻,你的內心是不是仍然會情不自禁地萌動一下?無論我們最后構建了什么樣的親密關系,我們大都走過動心和甜蜜的階段,并且,在接下來,必然向著真實的關系,一往無前地走下去。 當我們走入真實的關系,才發(fā)現(xiàn)現(xiàn)實中的“飯黏子”和“蚊子血”:沙發(fā)里塞著的臟襪子,你想向東他偏要向西的南轅北轍,一言不合就起的爭吵,以及“雞蛋要煮幾分鐘”的生活瑣碎。 戀愛時間長了,就生活瑣碎來說,跟婚姻生活沒什么區(qū)別。在平淡庸長的生活中,女友忽閃的大眼睛不再靈動撩人,男友有求必應的體貼也開始打折拖延。需要一次次忍耐你眼中對方的缺點,不斷人為制造一些“無用”的浪漫,好讓生活看上去不那么死氣沉沉。 在整個東亞文化的氛圍中,走進婚姻,在某種程度上,會讓人在社會生活中“更安全”。從關系經營的底線來說,婚姻中的人用分手來解決“七年之癢”,經濟、精神成本太高,但對于戀愛關系,就會相對輕松了。 好的關系,都是一個“去毒化”的過程 雖然已經學會接受“沒有什么會永垂不朽”,同時明了每段關系都有屬于自己的生命線,就像草莓在春天結果,桔子在秋天可食。但面對親密關系,仍然想問,七年之癢怎么破?也就是,如何擁有一段長期的好的親密關系? 去毒化。 什么是去毒化? 首先,好的關系,都要經歷“放毒”的過程。“放毒”的過程包括什么?在親密關系中,想讓自己擁有一定的自由的先決條件,首先得讓對方自由。什么是自由?做最真實的自己,你和對方,都務必坦誠相對,包括人格中的陰暗面。 有一種情況叫“窩里橫”。 比如,我爸的脾氣,在外面的人看來,那是相當隨和,但是在我們家里人看來,我爸脾氣的核心特點就是“固執(zhí)”,北方人稱之為“軸”:一條路跑到黑,完全聽不進去別人在說什么。 再比如,我大學的時候,某一年暑假結束后開學,室友的爸媽過來送室友到學校,看到我們就說,我們家孩子脾氣不好,你們多包涵。但是,事實上,我們都覺得我們這位室友脾氣好得不得了。 這是空間上呈現(xiàn)的差異,面對不同的人,呈現(xiàn)的自己是不同的;還有時間的差異,比如,當我們和一個人關系越來越近時,我們就發(fā)現(xiàn)這個人變得越來越“壞”——不是真正的“壞”,而是越來越真實。 要自然地接受真實的對方,不是適應,甚至忍耐。適應、忍耐最終會導致自我的壓抑,逐漸讓你在關系中失去對自我的感知,潛意識中,這也是對對方的不信任以及對自己的忽略,從而使關系走向“僵硬”、“死氣沉沉”。 沒有表達過“攻擊性”的關系沒有真正開始 “放毒”的過程,還包括:表達攻擊性。沒有表達過攻擊性,一定意義上,這段關系還沒有真正開始。 每個人都不好惹,每個人都有攻擊性。攻擊性中,藏著我們的需求,當然,也藏著我們的情緒。通過合適的途徑,表達自己的攻擊性,這會讓我們更有力量。 在一段足夠長或者深入到一定程度的關系里,攻擊性的表達不可避免。但問題是,這種攻擊性到底能不能被看到、被轉化?如果不能被看到、轉化,那么,這股能量就會淤堵或者被壓抑,最后,變本加厲。指向自己,就是抑郁;指向對方,就是傷害。所以,沒有被看到、轉化的攻擊性,最終會傷害關系或者關系中的人。 我的一位來訪者,她非常需要被傾聽,但是,她的伴侶就是做不到這一點。這里插一句題外話:希望被傾聽,這一點對于關系中的女人來說,太重要了。電影《終結者2》中,施瓦辛格扮演的終結者,是一個機器人,但是,他卻經營好了一份相當不錯的夫妻關系。別人很驚訝:你是個機器人誒,你怎么做到的?施瓦辛格說:很簡單,只有你肯幫孩子換尿布、傾聽,并且還能比較幽默,就足夠了。 話說回來,來訪者希望得到伴侶傾聽的這個訴求沒有被滿足,她開始和伴侶吵架,其實吵架是在通過“提高分貝”來表達自己的攻擊性。但是,“提高分貝”無果,她的伴侶還是沒有學會傾聽。由此,這份攻擊性并沒有被看到。 最后,來訪者說:我仍然需要傾聽,對于對方不肯傾聽,我仍然憤怒,但是,我知道他改不了,所以,我干脆什么都不說了。“什么都不說”,也是一種攻擊。遺憾的是,自始至終,來訪者在關系中表達的攻擊性都沒有被看到和轉化,這嚴重傷害了關系,親密關系越來越差,最后,兩人分手。 關系就是自體+動力+客體。心理學家科胡特認為,心理健康的標準就是“自信和熱情”,活力可以在自體和客體之間流動。動力指向自己,就是自信;指向他人,就是熱情。而好的親密關系去毒化的過程,就是可以把“自體”和“客體”之間的動力,由“死能量的部分”變成“生能量的部分”的過程。能夠轉變關系中的“壞”,才是好的關系。而“接納和轉化”攻擊性本身,就是“去毒化”的過程。 為什么說,我們鼓勵去建立長期的關系,而不是輕易地放棄一段關系,就是因為,只有在長期的關系中,給關系和彼此足夠的時間,我們才有可能等到攻擊性被看到,并且被轉化。 好的關系,是需要經營的,也是需要挑選的 攻擊性之所以能夠被看到和轉化,除了關系是好的關系之外,如何構建好的關系,其實也是有方法的。這里需要說明兩點: 第一,表達攻擊性,需要方法。那就是,我們在表達攻擊性的時候,盡量多表達自己,而少去指責對方。 第二,好的關系,確實是需要挑選的。并不是每段關系,我們熬的時間足夠長,都能迎來轉變。如果對方就不是一個可以給你足夠抱持的人,或者,我們自己在處理關系上,存在問題,那么,這段關系也就等不來轉變。所以,關系是需要挑選的,我們自己先要成長,再去挑選具備能力和我們去建立一段我們所期待的高質量關系的人,并且,雙方努力,才能構建一段好的關系。 所以,有的關系,隨著關系的深入,在彼此變得越來越親近后,越來越多地展現(xiàn)了自己真實的一面以及更多攻擊性?!鞍尽边^了這一階段,關系會變得更加深入;“熬不過”,就戛然而止,甚至破裂。戀愛長了容易分手,其內在緣故大抵亦如此。 說到兩性親密關系,我不羨慕那些戀愛中不知今昔是何昔的人,更羨慕那些相伴走過數(shù)載、成功經營了一段長期、結實而深入的關系的人。 關系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。不需要努力,就能坐享其成的,恐怕是神仙才有的待遇。今日吃瓜,狗善黨雖然崩潰,但屬于手機前你的好的親密關系,也許才剛啟程。
-THE END-
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