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問題與孩子問題的關鍵
更新于 2014-07-25 ? | 瀏覽次數 0
總結了一下我接觸的家長有三類:
一 、“孩子很有問題,家長很有問題”家長急需解決問題,家長不改變坑害孩子一輩子。
二、“孩子沒有問題,家長很有問題”家長總是杜撰出來孩子問題;家長不改變,孩子總會出現問題。
三、“孩子沒有問題,家長沒有問題”希望孩子以后不要出問題。
我沒有見過“孩子有問題,家長沒問題”的。第二類家長我見到的最多,第一類家長現在越來越多。
指導家長,首先考慮的是讓家長認識到自身的問題,讓家長通過學習知道“出現問題是正常的,如何解決問題才是關鍵”,這個問題就很好解決了。但是如果“家長只認為孩子有問題”,這個問題就難解決了。
指導孩子,首先考慮的不是解決問題,而是想辦法讓孩子信任你,這一步不能急,要有耐心,直到孩子信任你的那一天。如果沒有信任作為前提,指導是解決不了問題的。
只要有真愛,孩子就不會受到傷害
孩子成長中遇到問題,是再正常不過了,如果處理得當,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成長的契機。如果還沒有想好處理的辦法那就先“閉上嘴、動動腦、找原因、想辦法”,很多經驗都可以舉一反三,融會貫通,其實教育有時候真的很簡單!
接到康康媽媽的求助電話:孩子在學校里因為字寫得不好,被老師留下來寫,孩子還是寫不好,最后老師告訴孩子,你不想寫就別寫,回家也不用寫作業(yè),好好反省,書包先沒收!這個老師的做法不好評論,只是對一個7歲的孩子來說,書包被沒收,他會有多大的壓力,如何面對同學和家長呢?
我告訴康康媽媽:
第一步和孩子說:“如果媽媽小時候被老師沒收書包一定特別痛苦,特別難過,你一定也很痛苦和難過吧!媽媽很理解你!來,抱一抱。”
第二步確認孩子的情緒得到了平復,這一點極為重要。和孩子說:“來來來,你先扮演老師,我扮演你,看看在學校究竟發(fā)生了什么事情。”孩子會惟妙惟肖的還原整個事情的經過,作為父母就會知道“真相”。很多時候,家長根本不知道真相就開始處理問題了,這樣非但解決不了問題,反而會讓問題更糟或出現更多的問題。
第三步,當知道發(fā)生了什么事情后,和孩子討論處理方法,并和孩子說:“原來這樣啊,學還要上,書包還要要,遇到問題就積極解決,媽媽扮演你,你扮演老師,看看這樣能不能要回來!然后我們再換個角色,媽媽扮演老師,你來要,看能不能要回去!”
第四步是“鼓勁”,在第二天早上出門前,告訴孩子“別怕,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把書包要回來,沒問題,一定行。如果你要不回來,下學的時候,媽媽去幫你要!記住,實在解決不了的事情還有媽媽呢!”
如果用專業(yè)術語來講,第一步是情緒處理,第二步是學會傾聽,第三步是幫助孩子,第四步是給孩子信念,最后加的那一句“解決不了的事情還有媽媽”是真愛!
我們無法選擇學校和老師,再能耐也不能選擇所有的老師;孩子在學校遇到的任何事情對孩子來講都是一次非常好的成長機會,只要父母用“真愛”幫助孩子處理問題,孩子就不會受到來自學校和老師的傷害,怕就怕在孩子遇到問題、痛苦和委屈的時候,家長不理解孩子,和老師站在一起,加深孩子的痛苦和委屈,孩子畢竟是孩子,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怎會那么強,如果來自成人的壓力過大,過多,孩子最終的選擇不是傷害自己就會傷害別人。
遇事要沉得住氣,不驚不詫,如果遇事就慌,狂風暴雨,孩子怎么辦?要讓他知道有家有爸爸媽媽在,世上就無大事,要給他這份安全感。只要有愛在,孩子就不會受到傷害。
有一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學生的故事:
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,被校長陶行知發(fā)現制止后,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。放學后,陶行知來到校長室,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??墒翘招兄獏s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,說:“這是獎給你的,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,而我卻遲到了。”男生驚疑地接過糖果。隨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里,說:“這是獎勵你的,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,你立即住手了,這說明你很尊重我,我應該獎你。”男生更驚疑了。
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里,說:“我調查過了,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,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;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,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,應該獎勵你??!”男生感動極了,他流著眼淚后悔地喊道:“陶校長,我錯了,我砸的不是壞人,而是同學。。。”陶行知滿意地笑了,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,說:“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,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,我沒有多的糖果了,我們的談話也可結束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