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太“聽話”,那就麻煩了
更新于 2018-07-16 ? | 瀏覽次數(shù) 0
01
同事小張今年30多歲了,我們倆聊天時,經(jīng)常聽他說的一句話就是,“我小時候很‘聽話’。
有一次我問他,你說的“聽話”是什么意思?他說,“聽話”就是無論大小事情都聽父母的安排,父母怎么說他就怎么做,很少會按照自己的想法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
我又說,那你覺得你為什么“聽話”?他說當時年齡小,覺得聽父母的話是應(yīng)該的,做一個“聽話的好孩子”能讓父母高興,父母高興了就能得到父母的喜愛。
我又問,那你現(xiàn)在怎么看你小時候的“聽話”?
他說,從小只知道用“聽話”去討父母的歡心,便養(yǎng)成了討好型的性格,壓抑著自己真實的感覺和想法,從來沒有能夠真正“做自己”,可是“我那么聽話,他們還是拋棄了我”。
現(xiàn)在一想起來,就有一種“混合著憤怒的憂傷”。
02
我理解小張的這種感覺。
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確實有很多父母希望也要求孩子“聽話”。有的父母雖然嘴上沒有這樣說,但是在行動上卻是這樣做的。
管教太多
孩子的事情,甚至小到吃哪種牌子的雪糕也要管,而且是一手包辦,我要你怎樣就怎樣。
在管孩子的事情時,不首先關(guān)注孩子的感受和想法,不征求孩子的意見,也不坦誠地給孩子講“為你好”的原因。
而是站在權(quán)威者、支配者的角度,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考慮問題,留給孩子的只有最后一步:你去執(zhí)行吧。
命令式講話
不允許提要求或求助
有些父母不喜歡、甚至不允許孩子向他們提要求,或者求助。這些父母們堅持認為,父母給他安排好的就是最好的,孩子不要再提別的要求,否則就是“不聽話”。
還有的父母不喜歡聽孩子說“不會做”、“害怕”、“不敢”等,他們認為這是在給他們添麻煩。
以上就是父母要求孩子“聽話”的三種主要表現(xiàn):事事包辦、命令式講話、不允許提要求或者求助。
03
那么,父母的這些表現(xiàn)可能給孩子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?
降低孩子做事的積極性
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
容易使孩子形成一些負面的觀念
比如:1.我是不好的,只會給父母添麻煩。
2.我只有“聽話”,父母才會喜歡我”。
3.我永遠不配、也不會得到父母的表揚和幫助等等。我們看,這樣的觀念其實就是“低自尊感”和“討好型性格”在認知方面的原因。
04
此外,父母常年這樣對待孩子,孩子會養(yǎng)成做事首先考慮父母感受的習慣,反而把他自己的感受、想法、愿望給忽略掉了。
久而久之,孩子的“真我”就得不到充分的發(fā)展,他更容易成為一個與自我疏離而以“假我”應(yīng)付生活的人。
孩子如果在家里形成了這樣的觀念和思維習慣,那么在將來的工作或者生活中,往往表現(xiàn)得沒有個性、缺乏活力、循規(guī)蹈矩,不敢或者不會表現(xiàn)自己的優(yōu)點,甚至他壓根兒就不認為自己還有優(yōu)點。
他一方面等著別人給他分派事情,另一方面又很抵觸別人的分派,同時又很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。他不愛與人交往,幾乎沒有什么可以信賴的朋友。
他做事的動力主要來自于“聽話”和“求表揚”,一旦別人不表揚他,或者他認為別人貶低了自己,就容易降低做事的積極性,甚至形成逆反心理。“我都這么聽話了,他們還是拋棄了我”。
這樣的想法使他失望、傷心、憤怒、同時又更加渴望被認可。
很多人的心理問題,就是一個太“聽話”的自己種下的果。
我想每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成為這樣的人吧。
05
那么,對要求孩子“聽話”的父母,我有哪些建議呢?
第一,把時間和精力多花在自己身上,不斷提高自己,以實現(xiàn)自我價值。而不是把希望和焦點聚焦在孩子的身上,以期望孩子完成自己的愿望。沒有工作的,去尋找一個自己的興趣愛好吧,你賦能量,整個家才會充滿陽光。
第二,要認真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和想法,以增加安全感和自我肯定感。這樣就不會讓孩子來充當自己負面情緒和想法的“容器”。
第三,在行動上做一些具體的改變,比如多和孩子探討他的想法,對孩子提要求時多用商量的語氣,孩子能做的事情給他更多的自主權(quán)等等。
第四,直接告訴孩子四句“賦權(quán)增能”的話:1、你不需要做一個“聽話”的孩子。2、你對父母有什么希望、要求可以說出來。3、關(guān)于你的任何事情,最終的決定權(quán)在你。4、父母對你的要求你覺得不合理,你提出自己想法。
這四句話可不要拿來“騙”孩子,只要孩子說出來或做出來,父母都要認真地給出積極的回應(yīng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