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字幕乱老妇女_亚洲最新2021无码_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

鄭州領(lǐng)先心理咨詢
預約電話:0371-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
地址:鄭州市金水區(qū)金水路英協(xié)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
點擊這里給我發(fā)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(fā)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(fā)消息
我的位置: 首頁 > 青少年問題 > 叛逆 >
叛逆

看到我幸福,我媽很失望:偽挫折教育,是給孩

更新于 2019-05-18 ? | 瀏覽次數(shù) 0

 

文 | 南嘉魚


1


看到一個視頻,既好笑,又讓人難受。

 

小女孩對爸爸說:

 

爸爸,你有一個缺點,知道是什么嗎?
 

就是,你有時候老是讓人不開心。

 

小女孩繼續(xù)說:

 

爸爸,我覺得這樣不好,你能改掉嗎?

 

面對孩子的請求,爸爸斬釘截鐵地回答:

 

“不能!”

 

“就是要讓你現(xiàn)在經(jīng)常不開心,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潰。不可以做溫室里的花朵,否則到進入到社會無法生存……”

 

聽了爸爸的話,小女孩皺著眉,沉思了一會,說:

 

可是...... 

小孩子如果老是不開心,

就會得一種不開心的病啊, 會變老。

 

這個視頻引起了激烈討論。

 

我非常理解爸爸的苦心——通過挫折教育,磨練女兒的意志,目的是讓孩子的內(nèi)心更強大。

 

但是,他那句“就是要讓你不開心”,卻讓人警惕!

 

因為,挫折教育,是一個經(jīng)常被誤解的概念。

 

真正的挫折教育,指的是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時,去激發(fā)孩子的潛能,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。

 

而不是在孩子正高興時,突然喊停,擾亂他們的興致。

 

打斷快樂,不是磨練,而是折磨。

 

可現(xiàn)實中,不少父母是后者——打著“為你好”的名義,故意不讓孩子開心。

 

而且,他們常常很難抑制住這種「沖動」。

 

究其根源,是因為:在“開心”這個問題上,許多父母自己就是病人”

 

2
 

我的朋友曼,就是這樣一個病人。

 

她嘴上說,希望孩子開心,

但行為上,卻在阻止孩子開心。

 

有一次我和曼約在公園散步。

 

曼的兒子在周圍跑來跳去、吱哇亂叫。

 

這本來是件好事,說明孩子在釋放能量,他很享受這個過程,但是,曼卻感到

“失控了”


她先是拿出孩子的玩具,在他面前晃呀晃,見孩子不為所動,又開始喚他的名字,溫柔地勸導孩子停下來,但孩子依舊沉浸在自己的快樂中。

 

最后,曼忍無可忍,直接走過去抱住孩子。

 

孩子安靜了,曼總算“成功”了。

 

她作為媽媽的“管教”完成了,

但是,孩子快樂的體驗,卻不完整了。

 

后來我跟她聊起此事,她才意識到,自己剝奪了孩子那一時刻的快樂,很懊悔。

 

更糟的是,曼回憶了以往和孩子相處的細節(jié),發(fā)現(xiàn)類似的情況經(jīng)常發(fā)生。比如:

 

假期,孩子正高興地做自己的事:看看動畫片,搗騰兩下自己的玩具,拆解變形金剛……

 

曼看著他高興的樣子,本來很欣慰,卻突然閃過一個念頭:誒,他作業(yè)好像還沒寫完?!

 

于是,曼一聲令下,讓孩子放下手頭的事,乖乖做作業(yè)去。

 

期末,孩子成績不錯,英語終于上90分。他揮著卷子想跟曼討一句夸。

 

曼本來也替他驕傲,卻突然想起:誒?他的數(shù)學,明明可以考得更好呀!

 

權(quán)衡之下,曼決定潑他一盆冷水,并在心里告訴自己,這是為他好,是避免他驕傲的方式。

 

曼身邊的其他父母,也都在這樣做。

 

沒人覺得有問題,也沒有人意識到:

 

當他們不讓孩子開心時,看似是為了孩子考慮。實際卻是內(nèi)心有一個聲音,在指使他們:

 

“不能讓孩子太高興!不要太滿足他!”

 

這個阻止孩子開心的聲音,是父母的:

 

“匱乏感”


3

什么是匱乏感?

 

其實就是:需求長期不被滿足后的一種狀態(tài)。

 

作者李月亮講過一個事,關(guān)于家長的匱乏感如何影響孩子。

 

李月亮的一個大學同學,不會放聲大笑。

 

平時大家互相逗樂,所有人都笑得前仰后合,只有那位同學愣在那里,不知所措。

       

別人把肚子都笑痛了,那位同學就是笑不出來。

 

為什么?因為她太內(nèi)向?矜持?笑點高么?

 

都不是。

 

后來她們才知道原因:這位同學從小跟著奶奶長大,而奶奶有一個習慣。

 

奶奶是不允許她大聲笑的,每次她笑得稍微放肆點,都會被扇一巴掌。被罵“張狂”。

 

后來,這位同學不僅不會大笑了,連享受快樂,也不會了。

 

周末在家里看個電視,心里就抓心撓肝。

有爛蘋果沒吃,先吃了好的,會感覺死活咽不下去。

買件兩千塊的大衣,拎回家的時候腿都快被負罪感壓斷了。

出去旅行就更別提了,說不清原因,就是莫名其妙地覺得特別不應該,好像犯了多大的錯,心情特別糟,完全不能像別人那樣去放松,去享受。

 

故事中的奶奶身上,就有一種強烈的匱乏感。

 

她總是苦哈哈的,讓我想起一句話:

 

只有愁眉苦臉,才是在認真生活。

 

老人由于各種原因,在自由、快樂上極度匱乏。所以,他們不自覺地,想要剝奪后輩的自由、快樂的權(quán)利。

 

這就是為什么,很多時候,我們不允許孩子快樂——

 

我自己不快樂,所以不快樂才是對的。

我自己從沒被滿足的,所以你也得不到滿足。

 

具體地說,

 

有的父母,自己童年時聽到的贊美很少。

 

有孩子后,也從來不贊美他們,哪怕孩子考前三名,他們也能雞蛋里挑骨頭,甚至打壓孩子,美其名曰激將法。導致孩子不快樂。

 

有的父母,自己童年時得到的呵護很少。

 

有孩子后,也不愿擁抱、親吻他們。孩子在身后嚎啕大哭,父母卻自顧自地往前走,頭也不回。導致孩子不快樂。

 

有的父母,自己不被允許大聲表達、大膽行動。

 

有孩子后,也給他們設(shè)立條條框框,不許這不許那,導致孩子活得不伸展,不快樂。

 

4

 

我自己就是這樣。

 

我小時候,父親禁止我玩蹦蹦床。

 

無論其他孩子笑得多開心,無論我有多向往那張充滿彈力、設(shè)置了各種關(guān)卡的神奇的大床,他也決不會花2元買一張票,讓我高興一下。

 

 

2元不算大的花銷,而且能滿足我童年最重要的夢想之一,但是,在我父親看來,用在蹦蹦床上就是浪費。

 

究其根源,是因為我父親童年時,沒什么娛樂活動,只能滾滾鋼絲圈,丟丟沙包。

 

盡管他也有自己的小愿望,如溜冰,但爺爺奶奶當時買不起溜冰鞋,所以他想溜冰的需求,也沒有得到滿足。

 

有了我之后,他愿意花上千元,給我買電子詞典用于學習。但不會花5元,給我買一個溜溜球。

 

因為,他覺得溜溜球和滑冰鞋一樣,都是可以不被滿足的需求。

 

他覺得,既然當年爺爺奶奶可以不支持他溜冰,他也同樣可以不支持我玩溜溜球。

 

但是,他忽視了:

 

一個溜溜球帶給我的快樂,可能比電子詞典要多一萬倍。

 

很多大人眼中的“不必要的快樂”,對孩子來說,卻是生命力的滋養(yǎng),能強壯一顆心臟。

 

并且,大多數(shù)時候,孩子要的快樂,都是這么簡單。

 

有時,是一塊巧克力、一塊餅干。

有時,是一個親吻、一個擁抱。

有時,是一句贊美。

一個溜溜球。

......

 

但是,如李雪所說,大多數(shù)成年人,在讓孩子愉快這一點上,都顯得出奇地吝嗇。

 

面前有這么多能讓孩子快樂的事,有這么多輕易就能滿足的需求,父母就是視而不見。

 

巧克力不能吃,

冰淇淋不能吃,

夏令營不能去,

花裙子不能穿,

電視不能看,

漫畫不能看,

……

 

甚至,有的父母還不停地跟孩子的需求“較勁”。孩子需要什么,偏不給他什么;孩子想往東,偏讓他往西。

 

關(guān)鍵是,父母這樣做時,并不覺得自己有問題,反而覺得:

 

這沒什么不對啊,我自己也沒被滿足過啊,不被滿足是常態(tài)啊,不快樂也是常態(tài)啊……

 

不能老是讓孩子開心啊,老是開心,才是有問題的。

 

5

 

一旦父母潛意識里認同了,不讓孩子快樂也是“正義的”,父母就會忍不住打斷孩子的快樂。

 

久而久之,孩子就失去了快樂的能力。

 

之前,有一篇題為《快樂有罪》的作文,就是講孩子如何被父母一步步剝奪快樂的能力。


當我活潑的時候,

父母就說我不正經(jīng),我很快收斂了;
 

當我想出去玩的時候,

父母叫我做家務;
 

當我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,

父母又叫我去幫忙;
 

很多次覺得,自己最開心的時候,

就被父母給阻撓了。
 

慢慢地覺得,

 

快樂是有罪的,不快樂才是王道。

 

和朋友,不敢深交;

遇到喜歡的人,不敢走近,覺得自己不配;

事業(yè)上遇到機會,不敢抓住。

 

為什么會這樣?

 

因為,在孩子還是一張白紙時,父母說什么,什么就會刻進他們心里。

 

這個時期,如果我們頻頻打斷孩子的快樂;總是不讓他玩玩具;總是不讓他放松,不讓他大笑;當他去自己開心的事情,我們卻屢屢阻止時……

 

他就會內(nèi)化我們的意志,開始執(zhí)行。

 

以后,他再遇到快樂,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,這是不對的,自己不應該快樂,所以,他主動掐斷這種積極的感受,回歸到一種平淡,或痛苦的狀態(tài)。

 

讓孩子永遠停留在痛苦中,這是多么殘忍的行為啊!

 

6

 

曾在微博上看過一個外國寶寶聞腳丫的視頻。

 

一個寶寶坐著,觀察自己的腳丫。

 

突然,他一使力,彎下腰,聞了下自己的腳丫。

 

這一聞,不得了,像是著了迷。

 

他又一次彎下腰,這次還張嘴舔了舔。

 

這么來回幾次之后,寶寶像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任務,揮起小手臂,雀躍了兩下。

 

嬰幼兒這樣的身體探索很有意義,而在我印象中,身邊的大人要么阻止——“別吃腳,媽媽給你沖奶粉”,要么嘲笑——“我家怕是生了個傻寶寶”……

 

我很感謝視頻中的父母,他們沒有阻止這個“怪怪”的行為,更沒有因為自己不喜歡這個動作而訓斥孩子。

 

相反,他們錄下這個時刻,還當作珍貴的紀念。

 

寶寶多厲害呀!

畢竟,大人想啃還啃不到呢!

 

最后,

 

王爾德說:“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,就是使他們愉快。”

 

相反,故意制造挫折不會令孩子如你想象的越挫越勇,只會讓他們感受到父母不愛他們。

 

事實上,父母放開手讓孩子享受自己的快樂,自己也會被這份真實的快樂感染和反哺。

 

童年不被允許的,跟著孩子真實的樣子,重新長大一次,體驗純粹的快樂,未免不是一次新生啊。

 

 

 


版權(quán)所有:河南領(lǐng)先心理咨詢有限公司 地址:鄭州市金水區(qū)金水路英協(xié)路交叉口東南角盛潤國際廣場東座2002室
電話:0371-86667057 86667059 86667053 ?? 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hulan58.com/

豫公網(wǎng)安備 41010502002847號

豫ICP備16018227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