恰到好處的父母--- 讓千萬父母走出誤區(qū)
更新于 2018-03-27 ? | 瀏覽次數(shù) 0
溫尼科特,生于1896年,是英國第一位有醫(yī)學受訓背景的兒童精神分析師。盡管他膝下無子,然而他在撫養(yǎng)子女的科普教育中,承擔了重要且具有奉獻精神的角色:在廣播電臺制作了600多集節(jié)目,不辭勞苦地全國巡講,著有15本書,其中銷量最高的是《家是我們出發(fā)的地方》。
鑒于英國自古到今都以缺乏溫情和內(nèi)省而聞名,而溫尼科特又是英國人,上述這些就顯得很奇怪。
然而溫尼科特的精神分析成就,尤其建立在對英國人的仔細觀察之上。他的兒童精神分析師的視角中,有一種骨子里的英國式質(zhì)樸素養(yǎng)。
他錄制的廣發(fā)流傳的廣播節(jié)目簡單地以平凡奉獻的母親和孩子而命名。他想幫助家長成為恰恰好的父母——這是他著名的概念。父母們無需做到杰出甚至完美,只要過得去就可以。
那么,在溫尼科特的眼里,如何成為恰恰好的養(yǎng)育者呢?
1、謹記孩子的脆弱性
溫尼科特開始讓聽眾印象深刻,是從提出嬰兒在心理上之脆弱性開始,嬰兒不知道自己是什么,也不知道在哪里。只是掙扎著存活下去,在下次吃奶之前沒有可以抓住的客體,嬰兒也無法與自己或者他人互動交流。
溫尼科特的工作一直關(guān)注這點,并且一再強調(diào)養(yǎng)育者需要去適應(yīng),適應(yīng)嘗試每件事都去理解嬰兒的需要,而非強加自己的意愿到他身上。
溫尼科特知道健康的孩子有許多暴力和恨,如果父母忘了給孩子喂奶,他警告說:如果你讓他失望了,他一定會覺得要被野獸吞噬一般。嬰兒有時會表達攻擊性,對于父母來說至關(guān)重要的是允許憤怒的表達,對于所謂的“壞”表現(xiàn)不要對其進行恐嚇或是說教。
溫氏主張:如果嬰兒在憤怒的時候大哭,而身邊的照料著保持冷靜的做法,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增加嬰兒的能力——即他感受到的以為是真實的感覺其實并非如此。
當見到嬰兒及孩子們順從自己的規(guī)則,父母會很欣慰,這樣的孩子們被稱作好孩子。
溫尼科特卻對于此種好孩子甚是擔憂,他相信這樣的孩子會釋放出一種訊息,讓那些無法忍受壞行為的家長們過早且過于嚴格地要求孩子順從。
這將會導致一種假我的出現(xiàn):一種表面順從,表面好的,但其實是壓抑了自身重要的本能的人格面具。
在溫尼科特的概念中,那些缺乏創(chuàng)造力的成年人,那些內(nèi)心已經(jīng)有部分死亡的成年人,他們的父母親多半沒有對叛逆的涵容之心,多半過早地讓后代成為好孩子。于是扼殺了他們變得適度的好,適度的慷慨和善良的能力。
每個失敗的養(yǎng)育環(huán)境都會迫使孩子過早的適應(yīng)。
舉例來說,如果是太過混亂的養(yǎng)育環(huán)境,孩子會迅速對環(huán)境做出過度判斷,孩子的理性部分被過度刺激(也許,在接下去的生活中,他會很理智);
而如果養(yǎng)育環(huán)境中有一位抑郁的家長,可能會不自覺地使孩子變得太愉悅,而沒有時間去經(jīng)歷必要的抑郁感覺的過程。
溫尼科特意識到這種危險:即孩子不得不照顧母親的情緒。溫尼科特尤其憎恨那些人,他們總愛跪著把孩子上下擺弄引其咯咯笑,其實這是利用孩子的笑聲來抵御他們自身的悲傷,孩子可能完全不那么認為。
對于健康的養(yǎng)育做法其實很簡單,溫尼科特覺得以共情的名義做事,了解那小小的、神秘的、美麗的脆弱的人,承認他獨特的品質(zhì),全然地尊重他。
溫尼科特見過的許多耗竭的家長,他嘗試通過提醒他們,最重要的是正在做的事,來提供支持。然而家長依舊用慣常的方式,就像首相和內(nèi)閣那般重要。
溫尼科特認為養(yǎng)育是:
唯一的真實基準之于健康的社會;
唯一的制造廠之于國家社會系統(tǒng)的民主傾向性。
在養(yǎng)育者要為孩子做些什么的描述中,溫尼科特提到了一個很少被直接引用的詞:愛。
通常我們對于愛的想象是有關(guān)于對某人的神奇的直覺上的連接,然而在溫氏的作品中,我們有不同的定義:
愛是關(guān)于自我的救贖,為了親密的需要。
要傾聽別人,把自己的需要和假設(shè)擱置一邊,當一些壞行為出現(xiàn)時,要懷著尊重,達成不被冒犯,不會去報復的約定,就像平時對別人那樣,尤其是孩子或是成年人。
自從溫尼科特逝世后,我們已經(jīng)在養(yǎng)育上有了一點進步,然而僅僅是一點點而已。我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們相處。
雖然理論上我們知道他們很重要,但是離溫尼科特生前主張的適應(yīng)還是有很大差距,當和孩子一起時,我們會習慣性地無法克制自己的需求。
我們依舊在學習如何愛孩子,就像溫尼科特主張的。這就是為什么世界上還是有很多的行尸走肉,他們披著成功的外衣,擁有光鮮的社會地位,然而內(nèi)在卻并不一定真實,也會傷到別人。
我們在一條通往恰恰好的養(yǎng)育者的征途上,這是一種和其他任務(wù)一樣重要的任務(wù),必須堅持!
2、允許孩子表達憤怒
3、別讓孩子太過順從
4、讓孩子成為自己
5、放下沉重的負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