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國人在高中就開始的戀愛教育......
更新于 2018-06-21 ? | 瀏覽次數(shù) 0
剛剛過去的畢業(yè)季,朋友圈已經(jīng)被很多國際學校的高中畢業(yè)舞會(Prom)刷屏了。而且,今年我還發(fā)現(xiàn),上海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了好幾所公立名校學生自發(fā)組織的Prom,愛老師表示很欣慰。
Prom真是非常美式文化的東西
說到Prom,真是非常美式文化的東西。
Prom,在美國片里無處不在。
這種男生邀請女生參加Prom的情景還有一個專用名詞:叫做“Promposal”,真的跟求婚(Proposal)差不多,可以說,每個畢業(yè)舞會最讓大家焦慮和興奮,最有戲劇性的也就是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網(wǎng)上一搜,有無數(shù)篇關于Promposal的點子或搞笑文章。
舞會當天,男生一般都會開車去接自己的舞伴,很多男生會拼車租一輛很拉風的limo加長版轎車去接女生。據(jù)我最近遇到的一位美國著名公立高中的學霸說,他們學校現(xiàn)在為了照顧內向的或者邀請不到舞伴的學生,現(xiàn)在的Prom統(tǒng)一要求大家乘坐校車。這種對學生的細致關懷,必須要點贊。
一般男生請女生作舞伴的話要買corsage(腕花),女生則要給男生別胸花。
Prom一般只針對高年級學生,家長是不可以參加的。這樣學生才可以盡情high。
Prom舞會場地一般在校外的星級酒店或俱樂部。一般也由畢業(yè)班的學生會具體負責籌辦舞會。
大部分學生成雙結對步入會場時,都是男帥女美,儀容光鮮,等音樂響起,氣氛漸熱,女生們脫下高跟鞋,男生頭發(fā)也亂了,舞伴也失蹤了,最后大家都群魔亂舞的時候,才變成真正年輕人的舞會。
一般舞會最終的壓軸環(huán)節(jié)就是評選舞會的國王和王后(PromKing & Prom Queen),之后King會和Queen共舞一曲。舞會會持續(xù)到凌晨,也有結束后繼續(xù)去瘋的學生。
從以上細節(jié)可以看出,美國高中的畢業(yè)舞會,其隆重程度基本等于一場集體婚禮了。而且Prom也不是美國獨有,很多歐美國家都有高中畢業(yè)舞會。
此情此景,別說我國學生了,就是咱們中國家長看了,也要心向往之了。
問題來了:這么大費周章搞一個舞會
是要干嘛?
這么大費周章搞一個舞會,是要干嘛?就為了給這些青少年們拍照留念,po到朋友圈嗎?那我們也可以搞啊,奧運會都可以辦,辦個畢業(yè)舞會算什么?
No,No,No!
美國高中畢業(yè)舞會絕沒有你看到的這么簡單。
其實Prom之所以這么受美國主流社會重視,以至于成為美國文化的重要名片,其實它的背后是一整套美國社會成熟的感情教育體系!
首先,美國文化里對戀愛的年齡限制比較寬松。
一項來自Buzzfeed網(wǎng)站的調查顯示,一半以上的美國父母認為孩子只要超過16歲,就可以獨自出門約會了。
既然16歲以后戀愛都不算早,那么17、8歲去約個舞伴就更不算什么事兒,不但不算事兒,這還是一件值得鼓勵和大張旗鼓去做的事情。相反,因為孩子戀愛這種事情沒有被視為洪水猛獸,如果家里孩子遲遲沒有異性朋友,這才讓家長要擔心一下,以為自己孩子是否有社交障礙呢。
而且Prom鼓勵帶Date參加,自尊心強的高中生們誰都不希望自己到那天落單,于是大家都會積極主動地發(fā)展和異性同學的關系,起碼有這個意識,對比著看,中國孩子這方面得到的訓練和意識的培養(yǎng)要弱得多。
然后我們來腦補一下中國父母對孩子戀愛的態(tài)度——某知乎網(wǎng)友的回答很精準:我國父母特別是50-60年代父母的口號通常是,0-22歲“不許早戀,好好讀書”,22歲大學畢業(yè)后直接跳為“快點結婚,我來帶娃”。當然,時代在進步,現(xiàn)在對孩子戀愛持開明態(tài)度的家長越來越多了。不過,究竟怎么個才算“開明”,是不是簡單表示支持就萬事大吉了?恐怕還值得討論。
其次,畢業(yè)舞會是美國文化重視社交能力的一個縮影。
其實去到美國讀書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大小舞會和Party是校園生活里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從中學到大學,如Homecoming(返校日)、Sadies(女生邀請男生的舞會),Prom只是其中最為正式的一種而已。
美國也有不愛交際的孩子,但有這么多鼓勵你參加社交的機會,只要你想去你就可以去,耳濡目染,自然能獲益良多。
我接觸到的很多中國學生,國際學校的還好,公立學校出國的,大部分都在社交這塊能力上比較薄弱。社交其實是一個信息量巨大的詞,這里面有你的著裝,你的禮儀,你的談吐,你的眼神,你的肢體語言等等。
中國學生普遍缺少對“正式”二字的理解。我們從小在學校穿的就是肥大的校服,有的女孩到十八歲也沒有一雙高跟鞋,有的男生照畢業(yè)照的時候會在西褲下面配運動鞋。而且中國人是離開了飯桌就基本喪失社交能力的,一旦脫離了吃,大部分中國學生就手足無措,不知道如何自如、大方地和人交流。
畢業(yè)舞會意味著一種正式的場合,強迫你去了解禮儀規(guī)范,學會打扮自己,邁出破冰的一步,對人的社交能力是一種全方位的鍛煉。
畢業(yè)舞會
兩性關系教育的預演
對美國高中生來說,Prom只是三年無數(shù)舞會中最隆重的一場。畢業(yè)舞會上絕大部分男生女生都要成雙結對參加,誰要是落單基本是要被笑話為loser的。這個舞會是高中生們的一個成人禮,從此孩子們自己走向了獨立與自由,不再需要父母的監(jiān)管。
對中國高中生來說,大部分人還在經(jīng)歷刷題和考試的洗禮。對如何社交,如何跟異性交往基本還是一張白紙。
何況直到今天,中國學生還要和“早戀”一詞苦苦搏斗。是的你沒看錯,“早戀”這個有點反人類的說法到現(xiàn)在還是一個高頻詞。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,小學說早,初中說早,高中說早,大學還是有點早,如果畢業(yè)還沒個結果,立馬開始相親。大家說說,這又是何苦?
兩性和情感是人類的本能,是人生幸福與否最重要的指標之一,卻沒有被納入中國的教育視野,真是一件巨大的憾事。
那我們家長可以做什么呢?
應該覺醒和改變
什么戀愛是天賦技能,真是想得美。我們父母那一代,其實也不是他們不教你,而是他們壓根也不會戀愛。
所以說引導孩子正確戀愛,不是孩子戀愛了,說一句我支持你,你戀愛去吧,然后就可以不聞不問了,這方面真要向美國父母學習。
1.不禁止
中國父母禁止孩子談戀愛的第一理由是影響學習。在美國父母看來,其實戀愛不分早晚,碰上了就是碰上了。要說影響,成人談戀愛還會影響工作呢。何況即使父母不同意,孩子真愛上了你也管不住,戀愛八成會轉入地下進行。與其搞得偷偷摸摸,不如把一切都攤在陽光下進行。在最美好的年紀談一場毫不功利的戀愛其實是很幸運的。
2.設定“性”的界限
我們楊院長之前推送的《孩子的性教育,到青春期太晚啦》一文,已經(jīng)很有參考價值。其實青春期的性教育跟幼年還是不同。我認識的一位美國媽媽對女兒談戀愛的態(tài)度就是:和男孩一起談心、玩都可以,但是不能發(fā)生性關系,因為她還承擔不起隨之的后果。并不是我想象的這么“開放”。每個家長對這個界限有自己的認知,但是從小就會跟孩子探討這個問題。
戀愛必然要涉及“性”,如何解決性需求?多大可以發(fā)送性關系?如何做好安全措施?怎么界定責任?這些問題都是隨時要討論,而且不斷變化的。而我們中國社會目前來講,對“性”還是處于曖昧、模糊、神秘化的態(tài)度,很多東西避而不談,其實很不健康。壓抑的結果是造成不正常的爆發(fā)。
3.做好心理疏導
孩子上大學前談戀愛的最大好處是,父母可以在旁邊保駕護航,孩子受傷了犯錯了,爸媽可以給予援手。有爸媽在后方壓陣,心態(tài)好,方寸不亂,可攻可守。
談戀愛也是需要能力和技巧的,這些東西紙上談兵沒有用,需要不斷實踐。
戀愛中的關鍵,戀愛中的誤區(qū),如何戀愛,如何從戀愛中獲得幸福的體驗,如何擁有自我,如何均衡付出與索取,戀愛的學問真的太多太多了。(插播一句,難怪現(xiàn)在的“情感專家”如過江之卿,市場需求大啊。)
我們都有這種體會:一個16歲就有戀愛經(jīng)驗的人和一個24歲才談戀愛的人,情商能力肯定天差地別。校園戀愛是一種練兵,并不是為了婚姻。
在這里提一句,中國家長普遍有一種幻覺:好像孩子讀書期間專心讀書就好,等長大成才,好伴侶就會自動出現(xiàn)。不過現(xiàn)實往往恰恰相反,事實證明,大多數(shù)人,一輩子遇不到幾次真正的感情,而且在感情上的實踐是有時間限制的,越早開始,機會越多越容易,越晚開始,機會越少越難。
知乎網(wǎng)友唐明說過兩則趣事:
美國和中國的約會文化,到底誰更隨便?
>>>>場景一:
某中國男孩到了美國一年,和美國朋友去酒吧玩,認識了一個可愛的美國女孩,聊天,接吻……然后省略一萬字。
第二天中國男孩說:做我女朋友吧?
美國女孩:啊,我很喜歡和你在一起,但這樣太快了,我會給你打電話的。然后走了。
中國男孩很郁悶,不過后來經(jīng)過進一步接觸,最后真的和女孩成了朋友。和她聊天,她說:當時你說我是你女朋友,我嚇了一跳,心想,你怎么那么隨便,那么容易認定一個人。
>>>>場景二:
中國男孩回國后,和中國女孩認識了,心生好感,約去一個浪漫的地方,談人生,談理想,喝的微醺,聊得開心,正要輕吻……
女孩頓時被嚇了一跳,說:你這人怎么這么隨便,你當我是什么人?
中國男孩:額……這樣怎么了。
中國女孩:你又不是我男朋友,你憑什么親我?
中國男孩:好吧,不好意思
中國女孩:你們美國回來的就是隨便,不是男女朋友就動手動腳的。
中國男孩:真的不好意思。
中國女孩:要不你做我男朋友吧。
中國男孩:救命啊,到底是誰隨便啊……
從以上這兩個小故事可以看出,中國和美國在戀愛的思維方式還真是完全不一樣。
西方人認為中國人隨便,因為他們很愛自己,很認真地對待自己。同時,他們認為sex是兩個人在一起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所以他們會希望對方為他放棄其他選擇的時候,充分了解到每一個細節(jié)。因為只有這樣,他們才是對自己負責,也是對對方負責。
中國人認為西方人隨便,一方面是因為傳統(tǒng)的思想,需要說服自己;而另一方面是因為比起西方人,我們更關注別人的看法,和想法。我們還沒確立關系就這樣,別人會怎么說我,社會會怎么說我,會不會影響到我未來的生活等等。那么現(xiàn)在不管有沒有認定對方,先成為男女朋友再說。至于要不要為我自己的未來負責,那個我不關心。
美國人談戀愛一般是什么流程?
知己知彼,增長姿勢哦:
第一階段,Meet 認識
你們可能是同學,同事,網(wǎng)友,朋友的朋友,各種方式都有,就看你的緣分在哪兒。
第二階段,Hang Out出去玩
如果兩人有意,那就會有一方主動,約另一方出來Hang Out。這個階段就真的是出來玩,喝咖啡,滑冰,看電影,吃飯等等,完全隨意,但是沒有任何責任或承諾。你跟朋友聊起的時候會說“We are seeing each other”。 Hang Out也不局限于兩個人,也可以像老友記那樣一堆人一起混時間。美國人一般在這個階段都愿意說“I Like You.”這是一種比較中性的說法。
第三階段,Date 約會
也就是約會期。一般情況下,這就是一種兩人關系的升級。美劇里經(jīng)常能聽到男生有點鄭重其事地問女生,Can I ask you out for a dinner? 然后女生會回應,Is this a DATE?所以當兩人真的開始Date的時候,已經(jīng)表示大家都很有誠意發(fā)展成男女朋友了。通常第一次約會的餐廳,男生都會選擇一個隆重的餐廳請女生,兩人也必定精心打扮,以示重視。
這樣的飯吃過幾次,你也就可以判斷對方是否是你喜歡的類型,隨時也可以叫?;蛘呃^續(xù)這樣的約會。
但這個階段,理論上無論男方女方,都可以同時Date幾個人。
第四階段,Relationship 男女朋友
兩人基本上要走到這個階段,才能算真正確定男女朋友關系。經(jīng)過很多次的約會,兩人感情已經(jīng)很深,彼此覺得需要給一些承諾,才會決定要exclusive的約會。這時候如果哪一方還要約會別人,就算比較嚴重的事情了,算cheating出軌。
從第三階段到第四階段有一個很大的區(qū)別,就是你跟朋友介紹時要說這是我的男朋友/女朋友某某。宣告你的主權。
至于什么時候才說Love,美國人對于這個詞是很看重的。盡管家人之間經(jīng)常說,但戀人之間一旦說I love you,那就是非常非常動感情了,可以算作關系里的里程碑。要不怎么《生活大爆炸》里Leonard情不自禁說出I love you的時候,Penny就被嚇呆,回了句:Thank you.
另一個里程碑是搬到一起住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Move in,這也是兩個人打算長期相處甚至考慮結婚的標識。
第五階段,Engage 訂婚/Marriage 結婚
其實這一階段的結果不一定就是結婚。很多美國人孩子都生了也沒有結婚。但這一階段確實是一個兩人都對彼此的人生做出重大的commitment了。一旦男女雙方開始討論結婚,第一件事一定是知會家人。在美國非常普遍的一件事是男生求婚之前,需要向女生的父親求批準,這點跟國內一樣一樣的。
再看一下中國人談戀愛的步驟,就簡單多了。作家劉瑜說過:基本上在中國沒有“約會文化”,只有“找對象文化”——兩個人從第一次手拉手開始,婚姻這個主題就撲面而來。從小到大,我們看過多少電影電視小說,里面有多少怨婦,因為和某個男人睡過了,就哭著喊著揪著對方衣領要人家對她“負責”。
但她也總結道:西方“約會文化”的出現(xiàn),有點像你吃自助餐,每一樣吃一口,挑挑揀揀最后感覺什么都沒吃著。中國的“找對象文化”,一上來就用“婚姻”這口大鍋扣住了自己,結果動彈不得。
但一個人感情的總量是有限的,如果你把它給零敲碎打地用完了,等到需要大額支出的時候,你的帳號就已經(jīng)空了。所以無論在中國還是外國,對待感情總是要用慎重的態(tài)度,因為它值得你留給自己最心愛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