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斗魂》中說:“人最偉大的能力,就是戰(zhàn)勝自己的能力。”
人的一生,最難戰(zhàn)勝的人,是自己;能戰(zhàn)勝自己的人,最強大。紛繁的塵世里,有煩惱在所難免,內心脆弱的人,往往深陷其中。而內心強大的人,能夠擺脫外在的枷鎖,從而戰(zhàn)勝自己、活好自己。有時候,明明什么事情都沒有發(fā)生,卻過度在意別人的言行,搞得自己疲憊不堪。黛玉在房里,突然聽到別人罵道:“你竟然來這院子里胡鬧,真是個不成器的小蹄子?!?/span>黛玉心想,自己好歹是個千金,只因父母早逝,連老婆子都這樣罵自己,頓時心生委屈,悲傷過度,竟然哭暈了。于是,房內的探春,走到屋外一探究竟,看到一個老婆子正趕著一個丫頭,老婆子看見探春,就告訴她剛才是在教訓外孫女。黛玉因他人的話,想入非非,對號入座,是精神內耗的表現,是對自己的折磨。生活本就不易,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,過度消耗自己,只會增添煩惱,也會成為人生路上的絆腳石。作家張德芬說:“外面沒有別人,只有你自己,一切煩惱都源于內耗?!?/span>人活一世,有時候,煩惱不是因為別人,而是因為自己的內耗。弱者,過于在意別人,活得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;強者,不在意別人,活得云淡風輕。與其在內耗中耗費時間,不如用行動來提升自我,成就強大的人生。太強勢的人,容易惹來災禍;懂示弱的人,總能迎來好運。心理學上有個“示弱定律”,就是當人看到對方有缺點,便容易消除敵對的狀態(tài)。不逞強,并不是懦弱,而是一種為人處世的策略,能夠拉近人心。第一次上課時,他做了充足的準備,打算講1小時的課。哪知當他走進教室,發(fā)現座無虛席,還有許多慕名而來的讀者,想一睹他的風采。待他回過神,開始講課時,沒想到因為緊張到語速過快,只用10分鐘便講完,尷尬地愣在原地。最后,他在黑板上寫了一句話:“我第一次上課,人多,我害怕了?!?/span>沈從文能坦白地說出自己的薄弱點,懂得不逞強,實屬強者風范。反而是內心弱小的人,總是掩飾自己,明明不會的事情,非得硬抗,最后成為別人的笑柄。內心越弱小,越喜歡裝腔作勢;內心越強大,越懂得袒露不足。《常禮舉要》中說:“遇事要冷靜,做不到的事,莫妄逞能?!?/span>一個不逞強的人,能夠保持謙卑的姿態(tài),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,是一種人生的境界。誰都有脆弱的一面,不必總是硬撐,也不必苛責自己事事完美。作家畢淑敏說:“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,因為智慧往往來自孤獨?!?/span>人在孤獨時,能夠靜下心來學習提升,能夠增長才干智慧。而人是群體性動物,有人為了擺脫孤獨,強行融入不合適的群體。那個時期,他的身邊都是一群模仿者,一開始他選擇合群,融入他們,久而久之,他感到很獨孤。于是,他竟將過去寫的上千首詩稿,全都燒毀,準備重新寫詩,不再迎合當下的潮流。盡管不被他人看好,但他走上了孤獨的創(chuàng)作之路。他開始學習晚唐絕句,還會去大街小巷與他人交談,激發(fā)自己的靈感。后來,他開創(chuàng)了符合自身特色的“誠齋體”,自成一家,名垂青史。真正厲害的人,擁有獨立思想,不強行合群,也不輕易改變立場,總是回到孤獨中審視自我,去創(chuàng)造屬于自己的精彩。越合群,越人云亦云、趨于平庸;不合群,在獨處中蓄力,會變得更強大。敢于不合群,將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,定能活出耀眼的光芒。《獨處的藝術》中說:“獨處,是一種自我成長?!?/span>塵世喧鬧,人心浮躁,只有回到孤獨里,沉淀自我,才能讓心靈回歸平靜、遇見更優(yōu)秀的自己。獨處時,可以閱讀,可以聽歌,可以放空自己,想想自己真正的需求,或許,能夠解開一些心結,找到最初的自己。漫漫人生路,不盲目合群,學會享受孤獨,才是最好的活法。作家秦桑說:“真正的內心強大,是練就了一身盔甲之后,從而更堅定自己的目標所在,活得肆意而通透?!?/span>內心強大的人,擁有清醒的認知,堅持自我,不被外物束縛身心,努力追求更優(yōu)秀的自己。淺水喧嘩,深水沉默:不內耗,行動起來,才能遇見更好的人生;不逞強,懂得示弱,才能修煉更好的自己;不合群,享受孤獨,才能活出更好的樣子。人生是一場修行,真正強大的人,都懂得主宰自己的內心,把握住自己的命運。余生,愿你我都能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,遇見閃閃發(fā)光的自己。版權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若涉及版權問題,敬請聯系編輯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