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信,就是我允許自己被否定
更新于 2018-09-02 ? | 瀏覽次數(shù) 0
· 01 ·
當你表達需求時,總會有人拒絕你。
當你做了一件事時,總會有人否定你。
沒有人可以完全圍著你來肯定你、接受你、滿足你,因為你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。
因此我們都有一個常識:你表達需求別人拒絕你,和你本身好不好沒有關系。你做了一件看起來很好的事,別人否定了你,這也和你本身好不好沒有關系。
我一直認為這是人盡皆知的基本常識。所以,當我開始討論這樣一個話題的時候很小心翼翼,不知道是否有必要。生怕傷了讀者的興致,浪費了時間。所以當我開始討論,你覺得很廢話很啰嗦,那你可以跳過,恭喜你發(fā)展的很健全。
但是,每當我開課的時候,總會有這樣的人來到現(xiàn)場,并提出這些讓我吃驚的問題:
老師,當我的朋友/戀人/領導……拒絕我的時候,我就很難受。
老師,當我的朋友/戀人/領導……否定了我做的事后,我就覺得我很不好。
老師,我常常很自卑,羨慕別人,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,都不如別人。
比如某某曾說,他很羨慕周圍的人能搞好人際關系,能搞到客戶,有學識和情商,而自己什么都沒有,他很難過。有一次他很小心的找同事借一個東西,同事拒絕了他,他覺得很受傷,覺得自己不好,不被歡迎。
再比如另外一個某某,他不敢向喜歡的人表白,因為他害怕被拒絕。
比如還有一個某某,他努力做了一件事情,產(chǎn)生了一個作品。結果受到了領導批評,受到了很多網(wǎng)友的否定,他覺得很受打擊。類似的某某們總是讓我不得不再次開口來完成這樣的修通
· 02 ·
他們的拒絕和否定,和你好不好沒有關系。
我曾經(jīng)無數(shù)次和他們探討:為什么你害怕被拒絕和否定?答案居然是,因為他們有這樣的觀點和期待:被拒絕和否定,就意味著我不夠好。
如果他們做了一件事,就要受到表揚。如果沒有反而得到了批評,就是因為他們自己不好而沒有得到。他們期待別人從來不否定我,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我。一旦我表達期待,我就要被滿足,不然我會很受傷。如果我不能確保一定被滿足,那我寧愿不表達。
這是什么神邏輯:你表達,別人就一定要滿足你。你做了,別人否定了你,就是你不好。這是被偽裝的、又赤裸裸的控制。實際上自卑、焦慮和害怕后面,都有著這樣一份控制,期待別人可以無條件按照自己所需滿足自己的控制。
然后,我會慢慢跟他們?nèi)荛_這層面紗:我們所有人都是平等的,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。誰也不是誰的父母,誰也沒有義務去滿足誰。誰也不具有他人的經(jīng)驗,因此對他人事件的評判,都只代表他個人自己的角度。
換句話說就是:你做了一件事,別人否定了你。可能不是你的問題,而是否定你的這個人的問題。更或者是,這兩個都有問題,而不只是你自己。
比如說,我們遇到過太多喜歡盯著別人缺點而看不到優(yōu)點的人,也見過太多嘴里只有批評而較少有表揚的人。他們對人、事、物的標準極高,一般的東西都入不了他們法眼。
所以,他們評價某部電影、某個作品,首先能看到這個作品的哪里不足,他們能迅速發(fā)現(xiàn)缺點并給予指出??傆行┤诉@樣,尖酸、刻薄、高標準。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人,你會被他否定。這不是因為你不好,而是因為他會否定大多數(shù)人。
· 03 ·
總有人嘴里很難說出表揚,總有人只喜歡表達否定,這不是你不好。
也有的人天生就不喜歡討好,他們有自己的標準,他們的經(jīng)驗構成了他們的愛好。在他們的情境里,他們喜歡的或者方便的,就接受。他們不喜歡的或者不方便的,就拒絕。
這和你好不好沒有關系,也和喜不喜歡你沒有關系,只是因為你不在他的情境里,無法從他們的情境去理解他們的拒絕。
而且你還會用了一個“概括化”的機制成功的折磨了自己:他在這件事上拒絕了我,我高度概括和上升到人格層次上:因為我這個人不好。就算是極度親密的戀人之間,都常常存在拒絕。難道一但在某個事上被拒絕,就意味著自己不夠愛了?就要分手或離婚?
· 04 ·
如果你感覺到自己被否定和拒絕的時候自己就是不好了,那么這其中一定發(fā)生了兩個微妙的過程:
1.你放棄了自己的標準,認同了他們的標準。
用他們的標準來看,你是不好的。因為他們的標準那么高,那么和你不一樣,他們的眼光容易看到不好而不容易看到好。然后,你認同了他們的標準,并且來折磨了自己。
2.你假設了他們的情境、背景和你一樣,你覺得他們可以接受,就認為了他們也同樣是合適接受的情境、背景。
可是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,你不停的切換自己的標準,嘗試著認同他人的,你就總能找到否定。
解決方案,最好的就是:區(qū)分,拿回自己的標準來。
區(qū)分之一就是理清他們的標準和你的標準。
你可以是那個自己好壞的決定者。你可以有自己的標準,來判斷自己做的好還是不好,你可以給自己肯定和認同。而不必用他人的標準來評判自己。你才是自己好壞的那個真正決定者,與他們無關。他們只是旁觀,并非決定。
區(qū)分之二就是劃分事和人。
別人對你的拒絕或否定,可能只是因為那件事。你不需要高度概括到人的好壞上來。他拒絕和否定你這件事,并不影響他喜不喜歡你這個人。如果喜歡你,就要肯定你所有的事,接受你所有的事,那,你也太霸權主義了。
往深層里說,就是:你這么害怕拒絕,但你接受你自己嗎?
· 05 ·
常常讓我感到吃驚的是,人們先否定了自己,才害怕別人否定。人們先拋棄了自己,才會害怕被拒絕。人們內(nèi)心有個深處的聲音:我是不值得被肯定的,我是不值得被接受的。才這么害怕這些恐懼真的會發(fā)生,才會對現(xiàn)實發(fā)生這么反應激烈。
當我去呈現(xiàn)他們的原生家庭的時候,我也會驚人的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那被否定的童年里有很多創(chuàng)傷。在長大的過程中,常常受到批評、指責、拒絕、否定。
那么習以為常,當100件事都持續(xù)受到負面評價的時候,很自然就上升到了“我這個人不好”的層次上。他們即使做好了,也會被權威們找到不好的地方,然后被指出來否定。
權威們即使找不到可以否定的地方,也不會去表揚和肯定,只會很理所當然的就這樣。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長大的孩子,就會對否定和拒絕及其敏感,很自然觸發(fā)他當年辛苦建立的保護機制:我被否定和拒絕,是因為我不好。
這是一種保護。因為一旦承認“我不好”,我就可以放棄努力了,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理由來解釋我為什么會被否定和拒絕。而一旦承認“我不好”,在沮喪的時候,心里也會升起一種踏實感。因為這種感覺太熟悉了,太親切了,太有安全感了。
可是你還是長大了,你還是得看清楚,你和所有人一樣,不再是兩級分化的好或者不好。你還是得認清這個事實:眾生平等,沒有好壞。你可以事情沒做好,可以事情被拒絕,但這和你好不好已經(jīng)沒有關系了。既然事情上的事,你都可以通過你的努力,來把它做好。這其實就是后天重新塑造自信和開朗的過程。
自信,就是我允許自己被否定!
開朗,就是我允許自己被拒絕!
這不代表我不好,我即使被他人這樣對待,即使被萬人唾棄,我依然看得清這個事實:
我可以拿回自己的標準,來欣賞我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