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做高情商的父母
更新于 2015-04-30 ? | 瀏覽次數(shù) 0
導讀:每一個人都有權(quán)利擁有自己的感覺反應。心理健全、疆界清楚的人,不會說別人的感覺不對,強迫別人跟我們有一樣的感覺。行為可以有好壞之分,思想也可以有是非之別,但每一個人的感覺反應本身,并沒有對錯。用是非或道德論斷去否定別人的感覺,會造成心理距離,損壞最值得珍惜的親密感。
如何幫助我們所關(guān)心的人發(fā)展情感智慧呢?
在臨床上,有兩種父母親,一種叫做 Emotional Dismissing Parents,即情感疏離型父母,一種叫做 Emotional Coaching Parents,情感教導型父母。前一種父母親很會壓抑孩子的情緒,后一種父母親很懂得幫助孩子去抒發(fā),并且?guī)退{(diào)節(jié)情緒,建立情感智慧。我們可以從后者身上學到很多幫助我們所關(guān)心的人發(fā)展情感智慧的方法。
人的心有粗有細。情感疏離型父母是屬于情感智慧比較低的父母,他們是很粗心的。當孩子心愛的狗死了,他就會很切實際地說:“狗死了,換一條就好了!哭什么?”殊不知,他失去了那個最好的、可以幫助孩子發(fā)展情感智慧的機會。孩子就學會漠視情緒、壓抑情緒。
但是,那些心細,情感智慧高的情感教導型父母,就是那種能夠當孩子情感教練的父母,會幫助孩子用情感詞匯來標明心里的感受,幫助孩子疏導情緒。他會告訴孩子說:“狗死了,你好傷心,是不是?”“傷心”是一個情感字眼。“你是不是覺得寂寞?”“寂寞”又是一個情感詞匯。“是不是覺得好像失去一個最好的朋友?”這次用語言的圖像來幫孩子梳理情緒。再加上肢體語言,把手放在孩子的身上說:“爸爸知道你好難過!爸爸以前失去我最愛的狗的時候,也有這樣的感受。”你看,短短幾句話,一面幫助孩子疏解情緒,一面幫助孩子認識情緒,讓孩子知道,人有情緒是自然的,情緒是可以被了解、被疏導、被善用的。經(jīng)過這種學習,這孩子將來如果碰到痛苦與挫折時,就懂得自我撫慰、梳理情緒。長大以后,也因了解自我和別人內(nèi)在的情感世界,比較容易與人建立好的關(guān)系。
反之,當一個孩子在學校被欺負,哭著回家時,如果爸爸說,“全校那么多人,他為什么只欺負你一個,一定是你先惹他!”孩子的情緒得不到疏解,反而傷上加傷。這樣的孩子將來如果碰到挫折時,情緒很快就被引爆,容易傷人傷己,損害人際關(guān)系。
情感教導型父母還懂得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。那就是,每個人可以擁有不同的感覺反應。
他們不會在孩子喜歡綠色的時候說:“怎么這樣笨,為什么不喜歡紅色?”也不會因為自己喜歡吃米飯,就批評孩子喜歡吃面。
每一個人都有權(quán)利擁有自己的感覺反應。心理健全、疆界清楚的人,不會說別人的感覺不對,強迫別人跟我們有一樣的感覺。
這件事為什么非常重要?因為感覺無好壞對錯之分,如果我們企圖給感覺加上是非、道德方面的論斷,人際關(guān)系上就會出現(xiàn)很多問題。
舉個例子來說:一個孩子到外婆家去,不知道為什么哭著跑來告訴媽媽:“我好討厭外婆!”
飽讀圣賢之書的媽媽立刻就說:“不許這樣說,沒大沒小的,怎么可以討厭外婆?”馬上就消滅了孩子“不良”的情緒反應。你想,這位母親真的成功地讓孩子不再討厭外婆?還是適得其反,讓孩子更討厭外婆?
如果媽媽說:“外婆很疼你呀,怎么可以討厭她呢?”這個媽媽還是不太懂得,情感反應本身并沒有對錯,而當她企圖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反應,要在上面強加道德判斷的時候,這個孩子的情感智慧發(fā)展,會受到一些限制。
情感教導型父母懂得:
“行為可以有好壞之分,思想也可以有是非之別,但每個人的感覺反應本身并沒有對與錯。”
這樣的父母會先想辦法了解,問孩子:“為什么會討厭外婆呢?”
孩子委屈地說:“外婆笑我頭發(fā)像猴子,我好討厭她!”
情感智慧高的媽媽就把孩子抱在懷里,一面安慰他,一面告訴他:“難怪你會生氣,讓媽媽疼疼你。”過了一會兒再說:“不過,外婆昨天還特地出去為你買你喜歡的玩具,她還是很疼你的,對不對?”孩子就點點頭。所以,耐心疏導情緒,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才是智慧的做法。
再舉個一個例子:
有一位非常棒的女士。還沒有學習情感智慧之前,孩子一哭,她就馬上與丈夫一起吼:“不許哭!”
但是后來,學了情感智慧之后,她慢慢就懂得不要輕易去否定、壓抑別人的情緒,因為情緒反應本身并沒有對錯。情緒是可以被疏導的。
她學會說:“寶寶,為什么哭?是生氣嗎?”
哇!非常了不起!她用了“生氣”這兩個字眼,幫助一個還未能用情感字眼來標明、梳理情緒的孩子。
她接著問:“為什么生氣呢?”
她用“選擇題”來幫助還不懂得用言辭表達情緒感受的孩子:“是因為媽媽沒有陪你嗎?”
孩子點點頭。
“生氣是因為媽媽不給你吃甜點嗎?”
孩子點點頭。
“是不是覺得委屈?”又是一個情感字眼在那里幫孩子標明情緒。
“是不是要媽媽疼疼、抱抱?”
孩子又點點頭。
媽媽就把他抱起來。
這孩子覺得被了解,被媽媽抱抱就很開心。
當他的心理感覺被了解了以后,媽媽就得到了一個最好的機會,告訴寶寶說:“這個時候,還不能夠吃甜點,媽媽是因為愛你的緣故,才要你吃飽飯以后再吃甜點,知道嗎?”
寶寶就點點頭,乖乖聽話。
被這樣愛過,情緒得到疏解的孩子,就不會去跺腳、撞頭,長大以后自己也會成為情感智慧高的父母,就是情感教導型父母。
所以我們一定要記得這個重要的觀念:
“行為可以有好壞之分,思想也可以有是非之別,但每一個人的感覺反應本身,并沒有對錯。用是非或道德論斷去否定別人的感覺,會造成心理距離,損壞最值得珍惜的親密感。”